您所在的位置是: 新闻资讯 > 星资讯 > 多家被投企业创始人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多家被投企业创始人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日期:2024年08月14日

近日,《财富》(中文版)发布“2024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联想之星多家被投企业创始人入选。

 

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姚颂,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启函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璐菡,精锋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辰,灵明光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臧凯入选“2024 年《财富》中国 40 位 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

 

深智透医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宫恩浩入选“2024 年《财富》中国 40 岁以下最具潜力的商界精英榜”。

 

上榜企业创始人介绍

 

东方空间 姚颂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企业,通过研发“引力”系列运载火箭、“原力”系列火箭发动机、“鸿力”系列空天信息装备,打造一次性使用和可回收重复使用的系列化空天运输产品,提供低成本、规模化、便捷化的发射服务。东方空间以“从东方走向空间,为东方建设空间”为理想,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宇航企业、让每个人都能完成航天的梦想。

 

姚颂本科从清华电子系毕业后,联合创立深鉴科技并担任首席执行官,研发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2018年深鉴科技被Xilinx全资收购,成为了清华有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以来第一家完成商业回报闭环的企业。在历经经纬中国合伙人、奇绩创坛合伙人、SEE Fund创始合伙人等几个早期科技领域的投资角色后,姚颂在2020年联合创立东方空间,负责企业经营,公司研发的“引力一号”中型运载火箭于2024年1月首飞成功,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

 

小马智行 楼天城

 

小马智行是当下自动驾驶领域最火热的公司之一,其估值高达85亿美元。小马智行的技术目标是打造适用于各类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同时布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卡车及乘用车智能驾驶领域。凭借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小马智行已与丰田、三一、上汽等车厂以及英伟达、中国外运、四维图新等上下游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并成为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

 

楼天城是小马智行的核心人物。创立小马智行之前,楼天城是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T10工程师。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谷歌,曾在Google X(Waymo)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他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及学士学位。

 

启函生物 杨璐菡

 

启函生物是一家将高通量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器官移植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启函生物累计融资金额超1亿美元,目前公司的同种异体细胞治疗产品已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其中一款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杨璐菡2008年本科双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心理系,她2013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人体生物学和转化医学。2017年回国在杭州创立启函生物。杨璐菡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共同发明人,并创下单次基因敲除数量达62个的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她始终专注于推动基因编辑技术的通量化和广泛应用,致力于创造一个让细胞和器官治疗普及到每一位患者的世界。

 

精锋医疗 王建辰

 

精锋医疗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为自主研发和提供外科手术创新解决方案,致力于设计、开发和制造手术机器人,专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品,是中国首家、国际第二家多孔、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均获批上市的公司。

 

公司创始人王建辰是天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培博士,他带领团队完成了高端手术医疗机器人的中国产业化,帮助公司累计融资超过20亿元,打造了一家国际上成长速度最快的手术机器人创业公司。

 

灵明光子 臧凯

 

灵明光子成立于2018年,由数位斯坦福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博士联合创立,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成熟3D堆叠dToF芯片设计和工艺能力的公司,在高PDE高性能SPAD(单光子探测器)器件设计及工艺能力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灵明光子业务发展迅猛,进入多家中国产业龙头公司供应链,实现高端芯片项目的量产出货,达成了远超往年业务规模的收入提速。

 

臧凯2017年博士毕业后在微软总部西雅图Hololens 虚拟现实产品组。2018年6月归国,作为创始人成功组建起一支国际顶尖的半导体光电传感器研发团队。2019年取得中国创业创新大赛电子信息全国一等奖。2021年被认定为深圳市孔雀团队。目前公司已获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的青睐,股东及产业合作方助力灵明光子成为业内翘首。

 

深智透医 宫恩浩

 

深智透医是一家深耕AI驱动医学影像服务的创新公司。将AI技术应用到成像,从源头解决影像质量和效率问题。通过优秀的AI技术及商业落地服务,深智透医可解决医学影像检查排队时间长、耗时长、质量不一致、存在潜在危害(辐射剂量)等难题,实现更高效、更优质、更安全、更智能的影像诊疗服务。

 

宫恩浩拥有医学与工程双重背景,是一名来自斯坦福的连续创业者。在斯坦福攻读电子工程学博士时,宫恩浩所在的研究室有几十年产业研究结合的经验,是压缩感知等传统快速采样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应用的发祥地。他做的方向是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研究,主要探索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图像后处理、图像重建以及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多次获得医学影像期刊和会议最佳论文,以及全美放射学会科研成果奖。

 

《财富》(中文版)认为,2024年,中国年轻的商界精英们持续着他们的创新步伐,人工智能奏响了这次创新变革的交响曲。

 

以极为粗糙的眼光回顾过去20年间发生的科技变迁,其间有两次重大的进展: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但请注意,这两次变化均是技术让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们通过电脑和手机重新与世界发生了连接。而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则是一次“生产力变革”。人工智能的影响将超过人类历史上所有技术革命的总和,包括电力和互联网。

 

中国的年轻领导力们正是在此大前提下,开始创新之旅:他们打造全新的基础大模型产品、用更高效的算法研究创新药、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上路运营,还有人制造火箭,让人类距离走出宇宙更进一步。